健身歷史與由來
健身在美國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起初的力量訓練僅僅為造就那些舉重運動員,而健身操也只是讓宇航員得到一種柔韌性的練習。 具有商業頭腦的美國人把這兩樣東西放在“店鋪”裡經營,人們必須花錢才能享受鍛煉的樂趣。 作為健身產業的起源地,健身房文化已成為美國現代文化中一道獨特的景觀。
影響美國與世界健身潮流的那些人
下面這些人物在經意和不經意間推動著美國健身運動和健身產業的發展,從而使美國成為當今國際健身業最發達的國度,現在全球的同業中人都在從美國人的運作手法中尋找借鑒。
麥克法登(McFadden)
如果你問美國健美者,是誰推動了美國早期健美運動的發展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是“美國健美之父”——麥克法登。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時任美國《體育》雜誌主編的麥克法登,大力提倡健身運動,潛心研究健身運動理論,並付諸實踐。 他的健身著作多達50多種,而共計8大本的《體育百科全書》巨著是他畢生最有影響的作品。
麥克法登是健美比賽首創者之一。 他首次在美國舉辦男子健美比賽,親自向優勝獲得者頒發獎品,還將獲將者照片刊登在《體育》雜誌上,從而推動了健美運動的開展。 他還開辦了一所體育學校,專門為青少年提供免費學習的機會,由於對健身運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國際健美界尊稱麥克法登為“健身運動之父”。
阿諾德•施瓦辛格的名字譽滿全球,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 從“奧林匹亞先生”到“影壇巨星”,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 阿諾德1947年7月30日生於奧地利,1983年加入美國籍。 他連續七次登上“奧林匹亞”先生寶座,被健美界譽為“王中王”。 阿諾德•施瓦辛格現在是美國的億萬富翁。 1970年開始,他在美國好萊塢拍攝的一部影片中初露頭角,他的表演天才以及無與倫比的發達肌肉,健美的體型使他一炮走紅。 此後他在一系列科幻動作影片中獲得極大成功,成為世界影迷中的英雄偶像。 1980年以後,阿諾德雖不參加比賽了,但他依然酷愛健美運動,非常關心和支持健美運動的發展。
簡•方達(Jane Fonda)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遍及全球的健身熱和娛樂體育的發展,健美操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風靡世界。 美國是對世界健美操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國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國健身、影視明星簡? 方達。 她被人尊稱為“健美操皇后”,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她根據自己的健身體會和經驗,撰寫了《簡? 方達健美術》一書。 該書自1981年出版後,引起了世界的轟動。 她以自己的現身說法促進了健美操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對於俱樂部的歷史,最早發源於英國,而後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它的產生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社會結構起了很大的轉變。由於貴族階層陸續解體,使得一些平日養尊處優的王公貴族,失去了過去的榮華富貴。在不堪住處冷清、奴婢他去的情況下,於是相邀共募資金,找尋一些合適的地點,委託專家經營管理,以便能提供落魄的貴族一個聚會聯誼的場所。
這種傳統的私人俱樂部採會員制,是以特定職業或專業人員為會員的目標,因此會員的人數通常十分有限,主要著重在發揮聯誼、社交和休閒等功能。而臺灣俱樂部的發展,最初則是由美軍顧問團而來,其目的是為因應美軍需求而產生的定點單店式俱樂部;之後1977年的太平洋聯誼社與1984年的臺北金融家俱樂部成立,屬於城市俱樂部,其經營項目以商業聯誼為主,至於其他週邊設施,如網球場、健身房、游泳池等只是附屬,這些是國內最早的健康休閒俱樂部雛型。
此後1980年來來大飯店內的俱樂部、美商克拉克健身俱樂部的相繼成立,與1986年國內有氧運動的先鋒推動者-姜慧嵐女士,創立了中興健身俱樂部,開啟了此一產業的戰國風雲;而1991年起,唐雅君女士以社區家庭為目標市場並提供服務內容的多樣化,積極在臺灣全省各地設立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據點;到了2000年,以「健身結合娛樂」為經營概念的加州健身中心,成功地切入目標市場為25至35歲的年輕族群;同時,由國內耐斯企業和美國金牌俱樂部合資的金牌健身俱樂部(Gold's Gym),由於其健身環境和加州健身中心熱鬧炫目的氣氛截然不同,屬一較單純的環境,因此吸引了不少上班族。
此外,以往的健身中心多位在郊區,費用昂貴,入會費動輒數十萬元,負擔得起的人不多;如今健身房位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會費大多下降,月繳1000~3000元不等的清潔費,便可以享有多種運動設施與服務。直至政府於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週休二日與勞動基準法之基本工時調降為兩週84小時後,國人一年的休假日可達144天,其休閒時間大幅增加,在面對休閒空地不足的情況下,轉而選擇營利性的健康休閒俱樂部,加速了健身運動的流行與周邊效應;這也是造成國內近幾年來,健康休閒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增加的原因。